节气保健养生重要吗 24节气立夏篇.txt

节气保健养生重要吗 24节气立夏篇.txt_第1页
节气保健养生重要吗 24节气立夏篇.txt_第2页
一、节气养生的重要性《老子》上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皇帝内经》上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季养阴,以从其根。”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了顺应四时,效法自然的养生之道。我国传统医学及养生学认为,人是存在于宇宙之间的一个小宇宙,宇宙中的各种变化会对人体有影响,人体也会对宇宙间的各种变化有感应。自然界的寒来暑往等兴衰变化,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尤其是四时节气交替及其所带来的风寒暑湿燥热等气候环境,对人的情绪及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我们的祖先认为要想延年益寿,就要顺应四时,还要通过调养心神进行形体修炼。并且认为,药补不如调养身心进行修炼,我们在注意这些时,同时要注意科学营养的饮食和良好的锻炼习惯。《皇帝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好比口渴才去凿井,症状明显才去治疗,会使病情延误而得不到很好的治疗。防微杜渐,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这也是现代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可见,平时的养生对疾病的预防有积极的作用。而节气交换之际,气温变化大,是人体致病的主要因素。所以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各自气候特点,采取有效的食疗方法、科学的锻炼方法及养生理论,有重点地进行身体保养,对疾病的预防有着积极的意义。现时令是二十四节气的“六月小暑大暑当”,后面的文章里我们将先后以季节变换、节气交替时令变化时,来介绍养生方法。并结合现代的科学的食疗理论及锻炼方法,让大家能够掌握延缓衰老、永葆青春及祛病延年的秘诀。二、立夏如何养生5月5-7日是农历的立夏。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清晨当人们迎着初夏的霞光,漫步于乡村田野、海边沙滩时,你会从这温和的阳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忙种、夏至、小暑、大署六个节气。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医学入门》曰:“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心主血脉包括了主血、主脉两方面。血指血液,脉指脉管,又称经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而血液运载的营养物质能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以及整个全身都得到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心脏功能正常则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面色红润光泽;若心脏发生病变,则会出现血流不畅,脉管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或促、涩。主神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

参与评论可获取积分奖励  
林之风文档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林之风文档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