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吃什么 惊蛰养生食谱大全.txt

惊蛰吃什么 惊蛰养生食谱大全.txt_第1页
惊蛰吃什么 惊蛰养生食谱大全.txt_第2页
一、惊蛰要如何饮食1、淡菜粳米粥制作原料:淡菜50克,粳米150克。制作方法:将淡菜洗净,粳米除去杂质,洗净。将淡菜、粳米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开,然后改用文火熬煮30~40分钟,待粥熟后即成。适宜人群:适用于虚劳赢瘦、眩晕、盗汗、阳痿、腰痛、吐血、崩漏、带下、瘿瘤者。禁忌:每次吃饱即可,不可过饱。2、软炸山药兔制作原料:山药50克,兔肉250克,料酒10克,鸡蛋5个,淀粉50克,食盐2克,酱油10克,白糖3克,猪油50()克。制作方法:山药切片烘干,打成粉。兔肉洗净,去筋膜,切成2厘米见方块,加酒、白糖、食盐、酱油、味精等拌匀,加蛋清搅拌。山药粉和淀粉调成糊状,倒入兔肉混匀。炒锅放入猪油烧至八成熟时,将兔肉逐块放在油锅内略炸,捞出。第一次炸完后,再同时将兔肉放入油锅内反复翻炸,待成色金黄浮面时,捞出即成。适宜人群:用于脾胃虚弱之食少、乏力、懒言,气阴不足之口渴者。3、香酥鹌鹑制作原料:鹌鹑6只,芝麻25克,蛋清两个,酱油10克,精盐2克,白糖6克,料酒20克,花椒粉0.5克,葱、姜各10克,淀粉10克,香油20克,熟猪油1000克(实耗75克)。制作方法除去内脏、头、脚的鹌鹑洗净,每只剁成4块,用葱、姜、白糖、酱油、料酒、精盐腌渍约20分钟,使其入味。将蛋清、淀粉调成糊,把腌好的鹌鹑块放在蛋糊内滚一下,再加入少许猪油拌匀。把芝麻下锅炒香取出,撒在每块浆好的鹌鹑肉上。烧热锅放入猪油,待油温达六七成热时,放入鹌鹑炸至金黄色,约5~6分钟,倒入漏勺内。原锅内放入香油、花椒粉、炸好的鹌鹑块,翻两翻,取出装盘即可。适宜人群:常人食用,可增气力、壮筋骨,老年、体虚者尤为适宜。4、何首乌粥制作原料:何首乌30克,粳米100—200克,大枣3~5枚,冰糖适量。制作方法:先将首乌放入锅内,水煮30分钟后,去渣,留浓汁。再将粳米、又枣、冰糖放入锅内,先用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熬成粥。适宜人群:适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晕耳呜、失眠健忘、头发早白、带下等者。还可防治贫血、神经衰弱、动脉硬化、高血脂、便秘等。禁忌:泄泻者忌用。本品滋腻,腹胀满、湿痰重者忌用。本品也不可与萝卜、葱、蒜、猪肉、羊肉及含铁丰富的食物同食。二、惊蛰前后养生二月惊蛰每日丑、寅时(1-5时),取平坐式,两手握固置腹股沟处。吸气时,两臂曲肘向句后拉,两肘尖过背后;稍停后呼气,松臂回复原坐式,连续5-6次(见左图)。然后叩齿36次,深呼吸、鼓漱、咽津各9次。可防治肺胃蕴积邪毒、目黄口干、鼻炎、鼻衄、面肿暴哑、头风、牙宣、目暗羞明等病症。二月春分每日练功时间同上,取平坐式。吸气时,两臂向左前侧抬至肩平,头颈向右后侧扭转,双目随之向后视;稍停后呼气,两臂回落,头颈回旋,恢复原坐式。稍停,再吸气,两臂如法向右前侧抬起,头颈向左后转(见右图)。如此左右交替6-7次。然后叩齿36次,深呼吸、鼓漱、咽津各9次。可防治胸臆肩背痛、齿痛颈肿、寒傈、热肿、耳聋耳鸣、皮肤瘙痒等。三、惊蛰有疾病妙招巧应对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亦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此外,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胡萝卜、菠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但要格外注意冬季腌制的酸菜、咸菜、发芽的土豆、四季豆、霉变甘蔗等这类容易滋生细菌病毒的食品。随着惊蛰的来临,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加快,此时应该从饮食上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C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维生素C能够抗氧化,还具有解毒作用,它不仅能降低烟酒及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还可以优化人的结缔组织,使人的皮肤、牙齿、骨骼、肌肉更加强健。维生素C还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助于抵抗感冒。补充维生素C可以选用小红辣椒、苜蓿、菜花、菠菜、大蒜、芥蓝、香菜、甜椒、豌豆苗等蔬菜;水果类可以选择雪梨、红枣、黑加仑、蜜枣、番石榴、猕猴桃、核桃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

参与评论可获取积分奖励  
林之风文档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林之风文档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