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雪的结束,12月22号,也就是今天,就是冬至啦~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被测算出来的节气,也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这天更是团聚的日子,台湾有童谣唱“冬至吃汤圆,团圆人也圆”,北方则以吃饺子为主。在这合家团圆的时刻,别忘了叮嘱家人们注意身体健康,快来看看冬至该如何养生吧!冬至大如年,数九在眼前冬至在周代曾作为新年元旦,是个很热闹的日子,直到今天很多地方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后来尽管有了正月春节,但冬至仍被当做一个较大节日,被称为亚岁,有“冬至如大年”的说法。数九九从冬至开始,每九天称一九。有童谣:“头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冻开,七九河边看杨柳,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冬至五防防冻疮人们开展户外劳作和活动时,如果没有注意到手、脚、耳、脸等部位防寒保暖,冻疮就会自觉“报到”。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差、手足多汗、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也会引起或诱发冻疮,所以大家应及时预防。冻疮治疗:(1)取桂枝25g、红花10g、紫苏叶10g、附子10g、荆芥10g、生姜30g加水适量浓煎,取药液熏洗冻疮好发部位,每日一剂,连用10日为1疗程。(2)取大蒜数瓣捣碎成泥,敷以前发生冻疮的地方,过一昼夜后洗去。三至四天后再敷一次,便能有效的预防冻疮复发。(3)取生姜30g放入热灶灰中2分钟后取出趁热用刀切成薄片涂擦患处,每日2次、连用2周,可预防冻疮。防呼吸道疾病冬至前后天气寒冷,人们主要在室内活动,加之冬季人们习惯于门窗紧闭,室内通风不足,大大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几率。其中流行性感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易在集体单位爆发。要预防呼吸道疾病,就要注意居室通风,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提高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自我防护,尽量少去公共场所。防心血管疾病冬至最显著的天气特征是气温低,人们常常特别关注低温寒冷对健康的影响,殊不知,冷锋过境、阴霾天气、冻雨和降雪等“坏天气”对人体的健康和负面影响也很大。冷锋过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其中,心血管病患者对此最为敏感,心脏疾病发作频繁,冬至御寒保暖很重要。①合理的膳食结构: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多吃豆制品、降低食盐摄入、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②进补要适度:冬季由于缺乏运动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③合理运动:如,不宜晨练,要适当运动。④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心态平衡;⑤定期做身体检查,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浓度。防骨折健康老年人在冬季骨折的发生率比其他季节要高出24%。这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均与冬季天气特征有关。冬季由于阳光照射减少等原因,人体内的维生素D浓度降低,从而影响到钙、磷的正常吸收和骨化作用,骨骼的单位容积内骨组织总量减少,脆性增大,所以稍受轻微的外力作用即可发生骨折。从外部环境方面说,冬季雨雪多,道路积雪、结冰的日子较多,光滑的路面,加上臃肿的穿着和行动的艰难,老年人最容易发生跌倒损伤。有一个误区认为冬季穿较多衣物,即使摔倒了也不会有多严重,其实不然。跌倒往往是强大的暴力传导至骨折处导致骨折,主要部位是髋关节、脊椎骨、手腕部等处,最严重的情况就是髋关节骨折。防皮肤病皮肤瘙痒症冬季的天气干燥,皮肤也会干燥,很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经常挠抓,易导致皮肤发炎、抓痕,引发湿疹、脱屑、皮肤变薄,甚至细菌感染,多发生在大腿内侧、小腿伸侧及关节周围等处。老年人为多见,干性肤质的人也容易出现,并常在洗澡后出现。建议:对于皮肤瘙痒,不要出现瘙痒就想抓挠,平时不要用热水烫洗,洗澡时水温不超过32摄氏度,沐浴时不宜用肥皂等脱脂作用强烈的洗涤剂,避免搓擦;居室空气尽量湿润;避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必要时可用药物止痒,生活中尽量减少情绪激动。另外,茶叶里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锰,可保护皮肤,提倡每天适量饮茶。冬季皮炎冬季皮脂腺、汗腺分泌减少,加上空气干燥,皮肤失去水分,皮下末梢神经受到刺激后就会产生皮炎,老年人皮脂腺功能减退,皮肤更...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