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冬进补看对这六种“参”1、人参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味甘微苦、性温,是“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中医认为,人参性较平和,不温不燥,既可补气,又可生津,适用于扶正祛邪,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总的来说,人参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益血、安神增智之功效。2、党参党参味甘性平,入脾、肺经,为补气养血之佳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它适用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以及病后产后体虚者,表现为脾胃气虚,面色萎黄,头晕心悸,四肢乏力,食少便溏,肺气不足,气短,虚喘咳嗽,易于感冒等人群服用。3、沙参沙参有补而不燥的特点。沙参属补虚药,味甘,善补五脏之阴,尤其擅长补益肺、胃之阴。中医认为,沙参味甘、性微寒,入肺、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之功。沙参适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症及温热病热伤胃阴或久病阴虚津亏所致的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证。4、西洋参西洋参亦称“花旗参”,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我国开始引种,目前我国为第三大西洋参生产国。中医认为,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寒,归肺、心、肾经,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本草备要》载:“西洋参苦甘凉,味厚气薄,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西洋参对气虚而阴津耗伤有热者最适宜,主治阴虚发热、咳嗽、咯血、虚火牙痛、口渴津少等症。5、丹参丹参是活血祛瘀的佳药,药用历史悠久,与心脑血管关系密切,用丹参做成的制剂特别多,常见的有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等。中医认为,丹参味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之功效。丹参适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癓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疮疡肿毒及跌打损伤等症。6、太子参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根茎,又名孩儿参、童参、四叶参、四叶菜、米参等。《本草从新》谓其:“大补元气,虽其细如参条,短紧坚实,而有芦纹,其细力不下人参”。中医认为,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入心、脾、肺经,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等症。二、秋季进补吃的5种食物第一补:山药山药不仅有“神仙之食”的美誉,还有“食物药”的功效。山药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最佳吃法:蒸着吃、做汤喝、炒菜均可。蒸着吃,营养损失最小。最好搭配:枸杞可以和枸杞搭配来熬枸杞山药粥,能更好地发挥滋补效果。第一菜:莲藕天气干燥,吃些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鲜藕对治疗便秘,促使有害物质排出,十分有益。最佳吃法:汤七孔藕淀粉含量较高,水分少,糯而不脆,适宜做汤;最好搭配:黑白木耳搭配银耳可以滋补肺阴,搭配黑木耳则可以滋补肾阴。第一坚果:花生中医认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可以醒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咳。最佳吃法:连壳煮着吃新鲜花生最好连壳煮着吃,煮熟后的花生不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花生壳和内层红衣的医疗保健作用。花生可治疗血小板减少和防治出血性疾病;花生壳有降低血压、调整胆固醇的作用。最好搭配:红枣搭配红枣,能补脾益血、止血。对脾虚血少、贫血有一定疗效,对女性尤为有益。第一粥:百合粥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其营养成分丰富,有蛋白质、维生素、胡萝卜素及一些特殊的有效成分,如淀粉对抑制癌细胞增生有一定的疗效。百合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成为秋季食用之上品。最佳吃法:煮粥如百合与糯米制成百合粥,放上一点冰糖,不仅可口,而且安神,有助于睡眠。最好搭配:杏仁杏仁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搭配百合熬粥适用于病后虚弱、干咳患者。第一水果:梨梨因鲜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酸甜适,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铁、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称为“天然矿泉水”,自古就被尊为“百果之宗”。秋季若能每天坚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缓解秋燥,生津润肺。最佳吃法:吃生梨能明显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的咽喉干、痒、痛、...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