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季如何养生原则一: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原则二: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原则三: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原则四: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二、夏季养生有哪些保健小常识1、晨练最怕早。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到公园去晨练。但夏季空气污染物最多,一般早晨6点前还未完全扩散。另外,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过多新鲜氧气,相反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健康不利。因此,夏季晨练时间不宜早于6点。2、喝水最怕快。由于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很多人习惯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150毫升,身体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贪凉,10度以上的温水对身体最好。3、眼睛最怕晒。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专家提醒,眼睛喜凉怕热,不注意防晒,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发各类眼疾。如果要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外出,最好戴上太阳镜、帽子或打遮阳伞,太阳镜颜色以茶色、淡绿色防紫外线效果最佳;可以多吃点养眼的食物,比如桂圆、山药、胡萝卜、红枣等;夏天细菌繁殖快,尽量少用手揉眼睛;流水洗脸,可减少眼睛疾病。4、颈椎最怕吹。颈椎对着空调吹,周围的软组织会产生病变,形成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后果。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5摄氏度,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如果温度不能自行调节,可以在肩上搭个披肩,晚上洗个热水澡。5、家里最怕灰。夏天闷热、湿度大,使得灰尘更容易附着在空气里,进入人的皮肤和体内。由于肉眼很难发现,人们常常疏于清理,它们长期漂浮在空气中,并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为空气中尘螨及霉菌孢子的栖身地。这些脏东西会趁机进入呼吸系统,进而引发哮喘、鼻炎等多种疾病。建议夏天应增加清洁的次数,两三天打扫一次。6、肠胃最怕凉。夏天是肠道疾病的高发期,专家建议,这个季节少吃太凉的东西,尤其早晨起床时和晚上临睡前。为了及时给“肠胃”保暖,吃凉拌食物时,不妨加点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杀菌。三、夏季养生保健食疗应以清淡为主专家指出说:夏季的养生方式应该以“清补"为主,那么,到底何为“清补”呢?小编为您介绍一下。所谓清补其实就是指选用一些具有祛暑生津功效的食物来补充消耗的体力,比如柠檬、葡萄、草莓、番茄、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并且这些食物一般都属酸性,具有敛汗、止泻、祛湿的作用。但经常会有人将清补以及清淡混为一谈,总认为清补其实就是光吃素食,这个观点是非常错误的。清补其实并不意味着单吃素菜、水果之类,同时对于饮食没有绝对的追求清与素。所谓的清补主要是强调补养,并且在补养的同时兼具解热消暑,这样才能让我们尽快的适应夏季酷热的天气气候。1.鸭肉最有清热祛火,最适宜夏季食用;2.西洋参具降火、生津液及除烦燥的功效;3.泥鳅有补中益气、解毒保肝、解渴醒酒、养颜等功能;4.鱼类夏季是鱼的产卵期,其营养价值更高;其实,适合夏季养生的食物是很多的,但夏季清补的食物非以上介绍的这些食物不可,以上食物除了符合夏季以外同时还具有的营养价值也是非常不容忽视的。四、三伏贴治病是心理安慰不是人人都适合三伏贴尽管三伏贴进入北京城郊社区,更多老百姓能够就近治疗,但相关中医专家和媒体反复告诫公众,三伏贴疗法...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