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天保暖可以喝哪些汤气虚怕冷——黄芪牛肉汤症状:除了怕冷和爱出汗外,还往往表现为肌肉松软,体力较差,体力劳动强度稍大就容易累。功效:这款汤水中的黄芪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党参有健脾补肺、益气养血生津的功效,牛肉则有补中益气,强健筋骨的功效。原料:牛肉(瘦)1000克,黄芪12克,党参12克,大葱20克,姜15克,料酒20克,小葱5克,胡椒粉1克,盐10克,味精2克。做法:将黄芪、党参洗净,装于双层纱布袋内封住口做成中药包;牛肉洗净,切成5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姜、葱洗净;沙锅置大火上,倒入鲜汤2000克,放入鸡骨架,加入牛肉块、中药包煮沸,撇去浮沫;加姜、葱、料酒,移至小火上炖熟透;拣去中药包、姜、葱、鸡骨架;加入精盐、胡椒粉、味精、葱花即成。阳虚怕冷——干姜肉桂羊肉汤症状:怕冷、手脚冰凉、精神萎靡不振,大便稀溏,甚至是完谷不化等症状。功效:羊肉营养丰富,贫血、气血两虚等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干姜是生姜烘干后的成品。比生姜多了温暖脾阳的作用,要是你阳虚怕冷、脘腹冷痛、四肢不温最好用干姜。另外,肉桂有补元阳、暖脾胃、通血脉、散寒气的功用,将干姜、肉桂与羊肉一起做成药膳汤水,更有利于祛寒治感冒。原料:羊肉150克、干姜30克、肉桂15克。盐1克,大葱3克,花椒粉1克。做法:羊肉切块,与干姜、肉桂共炖至肉烂,调入盐、葱花、花椒面,即可。血虚怕冷——鸡丝阿胶汤症状:面色萎黄或苍白、乏力、四肢怕冷等症状,女性居多。功效:阿胶为补血佳品,尤适宜出血而兼见阴虚、血虚证者。阿胶既能补血,又能滋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圣药”。原料:鸡胸脯肉100克,牛奶1000克,阿胶80克,姜10克,盐2克。做法:鸡脯肉洗净切成丝;阿胶浸透发开,洗净切块,放沸水锅内煮2小时,捞出沥水;生姜洗净,去皮切片;鸡肉丝、阿胶、姜片、鲜牛奶同放炖盅内,盖上盅盖;隔水炖1小时取出,加入精盐调味即成。二、煲好汤的3个小窍门1、选料是熬好鲜汤的关键。要熬好汤,必须选鲜味足、异味小、血污少、新鲜的动物原料,如鸡肉、鸭肉、猪瘦肉、猪肘子、猪骨、火腿、板鸭、鱼类等。这类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琥珀酸、氨基酸、肽、核苷酸等,是汤汁鲜味的主要来源。2、熬汤要诀:旺火烧沸,小火慢煨。这样才能把食品内的蛋白质浸出物等鲜香物质尽可能地溶解出来,使熬出的汤更加鲜醇味美。只有文火才能使营养物质溶出得更多,而且汤色清澈,味道浓醇。3、熬汤时不宜先放盐。盐具有渗透作用,会使原料中的水分排出,蛋白质凝固,鲜味不足。熬汤时温度长时间维持在85至100摄氏度,如果在汤中加蔬菜应随放随吃,以免维生素C被破坏。汤中可以适量放入香油、胡椒、姜、葱、蒜等调味品,但注意用量不宜太多,以免影响汤本来的鲜味。三、秋冬季养生汤什么汤滋补1.百合鹌鹑汤材料:食物:鹌鹑两至四只,红萝卜半斤药物:百合四钱,蜜枣六枚功能:滋阴健肺,止咳补气,久咳虚喘者为合。制作方法:鹌鹑托鸡鸭档代切洗净,去肠杂;红萝卜去皮洗净切件,加百合、蜜枣,放水五碗,煲三小时。说明:清润滋补,合全家老少饮用,秋冬季更是合时汤水。2.莲子百合汤材料:食物:瘦肉半斤药物:莲子一两,百合五钱,蜜枣四枚功能:莲子乃着名滋养药食物,养神安宁,降血压。百合能补中益气,温肺止咳;鲜品有镇咳、止慢性支气管炎、疗肺病止咯血之效;乾品作粉煮食,有滋补多营养之功效。以上两药一齐再加上瘦肉,组成一汤,既滋补中气,健肺养颜,养神平压,而且味道相当可口。制作方法:莲子百合大多都采用乾品,将以上各食物药物洗净,一齐放入煲,加瘦肉,水六碗,煲三至四小时,莲子松化,百合出味。说明:莲之全身皆可入药,莲藕、莲子、莲叶、莲心、莲花、莲蓬、莲茎乃最普遍而最实用之植物药材。3.冬菇螺肉汤材料:食物:冬菇六粒(中等大),响螺肉一只,鸡脚六只,生姜两片功能:滋润温补,健肺清痰,补膝脚力。制作方法:冬菇先浸软;响螺用滚水拖过,取肉切片,加鸡脚生姜,放水四至五碗,煲四小时。说明:秋季,天气乾燥,此汤合家人饮用,既滋润又补益。4.无花果杏仁汤材料:食物:瘦肉四两药物:南北杏各三钱,蜜枣五枚,无花果十粒...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