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急救高温中暑的人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颅脑疾患的病人,老弱及产妇耐热能力差者,尤易发生中暑。那么高温中暑急救措施有哪些?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阴下。2、使病人仰卧,解开衣领,脱去或松开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应避免直接吹风),以尽快散热。3、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有条件的话用温水擦拭全身,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4、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或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解暑。5、一旦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应让病人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即拨打120电话,求助医务人员给予紧急救治。二、高温中暑后怎么治疗护理(1)中暑先兆与轻度中暑: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至阴凉处、通风处静卧,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服用防暑降温剂:仁丹、十滴水或霍香正气散等。并补充含盐清凉饮料: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经以上处理即可恢复。(2)重症中暑病人处理原则:降低体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积极防治休克及肺水肿。①中暑发生循环衰竭者,医疗、护理的重点是纠正失水、失钠、血容量不足,以致脱水和循环衰竭。尽快建立静脉通路,补充等渗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纠正休克。注意输液速度不可过快,以防增加心脏负荷发生肺水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②中暑出现痉挛者,除补充足量的液体外,注意监测血电解质。纠正低钠、低氯、控制痉挛,抽搐频繁者应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ml或用适量的镇静剂如10%水合氯醛10~15ml灌肠,或*纳0.1~0.2g肌肉注射。并注意安全保护、防止坠床,及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③对日射病者应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等变化,头置冰供暖或冰帽,以冷水洗面及颈部,以降低体表温度,有意识障碍呈昏迷者,要注意防止因呕吐物误吸而引起窒息,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保持其呼吸道通畅。④中暑高热者主要是纠正体温功能失调所致高热,同时注意生命体征、神志变化及各脏器功能状况、防治并发症。降温措施多主张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联合进行,其方法有头置冰袋或冰帽,大血管区置冰袋,以冰或风扇控制室在22~25℃左右;也可采用将身体(头部除外)置于4℃水中降温法,同时要不断摩擦四肢,防止血液循环停滞,促使热量散发;危重者可采用酒精擦浴或冰水擦浴,静脉输入液体可于降温至4℃左右后输入;降浊时注意防止因降温过快引起虚脱。药物可采用氯丙嗪25~50mg,加入500ml葡萄糖盐水中静脉滴注,1~2小时滴完,必要时加用异丙嗪25~50mg,以增加药效,滴注可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若血压有下降趋势,应酌情减慢滴速或停止给药。采用解热剂降温可酌情选用阿斯匹林口服,柴胡肌肉注射,消炎痛拴剂肛内应用。也可采用水合氯醛加冰盐水低压灌肠降温。有时配合静脉滴注氢化可地松或地塞米松辅助治疗。一般当体温降至38℃左右应逐渐停止用药,擦干全身,加强防护。降温治疗中还应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尤其是年老、体弱及有心血管疾患的病人,除观察体温外,还须注意有无心衰、肾衰、肺水肿、脑水肿、呼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的迹象,要及时报告医师给以相应处理。按常规做好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详细记录各观察项目,以及液体出入量和治疗效果。三、在防暑降温期间有那些需要注意的事项1、切勿“快速冷却”。从外面归来一身汗,又热,很多朋友马上就来个“快速冷却”,开很大的空调或风扇、喝冰冻饮料,有的朋友甚至马上去冲冷水澡,这些其实都是不正确的,对身体很不好,建议稍息过后再凉快。2、及时补充水分。夏季养生应该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但最好少喝果汁、可乐、汽水等饮料,因为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肠胃产生不良刺激。所以夏季补充水分可以多喝点白开水、淡盐水、或热茶。3、饮食不要太过清淡。很多家庭夏天的餐桌上总是“清汤寡水”,看着都没啥食欲,有人说,这样清淡饮食才符合养生规律,可防暑、...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